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商会频道: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山西| 辽宁|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话题
纪念吕凤子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特展将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
2017-01-09 15:19:12   作者;大众文化网  
【大众文化网讯】2017年1月20日,江苏省美术馆建馆八十周年暨陈列馆开馆系列展览之《经典•吕凤子:纪念吕凤子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特展》将于江苏省美术馆揭幕。


 

  【大众文化网讯】2017年1月20日,江苏省美术馆建馆八十周年暨陈列馆开馆系列展览之《经典•吕凤子:纪念吕凤子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特展》将于江苏省美术馆揭幕。吕凤子先生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发轫者和新金陵画派的先驱人物,集绘画、书法、篆刻、史论、诗词于一身,博大精深。作为中国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关键人物,吕凤子在民国初期就确立了自己的艺术声望。徐悲鸿、刘海粟、李可染、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张大千等人都曾向他问业求学。徐悲鸿曾评价他:“承历世传统,开当代新风,三百年来第一流。
 

  本次展览以吕凤子“知行合一”的人格魅力为内在逻辑,以基本的时间顺序为外部线索。展览得到了吕凤子研究会诸多专家学者和吕凤子家属的悉心指教与大力支持,汇集了来自南京博物院、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术馆、苏州博物馆、苏州大学博物馆、淮安博物馆以及多位私人藏家所收藏的,吕凤子从民国早期到新中国建立后的绘画、书法、篆刻、手稿、文献及私人物品100余件,贯穿了如办学救国、中国画变革运动、抗日战争等重要人生节点。希望将其个人的浮沉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剧烈变迁相联系,见证现代中国画曲折演进的历程,力求客观公允地重现这位几乎被淡忘的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大家的历史地位,带来对吕凤子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的最好纪念。




吕凤子先生自画像
 

  精选展品
 

  一、尊异成异(1912-1937)
 

  吕凤子1912年出任丹阳正则女子学校校长,1918年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教授后,于“西洋派”与“国粹派”的争战中,性格内敛温和而有节制的他,没有加入到论战的行列,却在冷静的观察中察觉出双方的合理与偏颇,通过默默的实际行动投入到振兴中国画的行列中。
 

  吕凤子早年系统地学习过西画,得益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日籍教师的传授,为经过东方人消化过的西画,这对于吕凤子奠定以线为主的画风影响极大。这一时期吕凤子的中国画用笔以“游丝描”居多,线条秀劲古拙,色调清丽淡雅,给人精整秀丽之感。尤其仕女画,取法高古,以唐宋人法为基础,加以提炼集中,形成了婉约清新、端庄蕴藉的艺术风貌。




吕凤子《莲开十丈藕如船》 中国画 花鸟 95cm×39cm
 

  二、弥触悲怀(1937-1949)
 

  抗日战争爆发,丹阳沦陷,吕凤子带领家眷和正则学校教师20余人逃亡入川,所见所感影响了他的创作题材和风格转向现实主义。但一如他本身的性格,在艺术形式上也未通过激动、暴怒、愤懑的方式站在斗争的最前沿。
 

  这一阶段吕凤子的绘画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入蜀后创作的、通过速写式的沿途见闻,反映国破家亡之际逃难民众的苦难;另一类是前贤词意,以辛弃疾为主,借古喻今,体现壮怀激烈的爱国豪情;第三类是佛教人物,以佛喻人。因深感国事凌乱时局昏暗,以《四阿罗汉》为代表,吕凤子创作了大量罗汉,笔力雄健、奇拙老辣,借此表达隐晦的情感,展现图式、美学上的悲剧意义。
 

  由于这一时期为筹款办学不断作画答谢各界而落下手臂颤抖的病根,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受此影响,用笔更加精简粗率,水墨流漾,反而剔除了一些不必要的绘画细节,更显格调的高古和朴茂,具有大写意的精神气象。




吕凤子 《天涯芳草》 中国画 人物 69cm×38cm 1939年
 

  三、用当欢喜(1949-1959)
 

  新中国成立后,为表现新生活,走在时代前列,也为了与劳动者融为一体,让老百姓看得懂,吕凤子毅然将自己熟悉的、习惯表现的罗汉和仕女搁置起来,创作了一系列反映时代潮流的作品。尤其在意笔写实方面作了变化,让人物形象格外真实可信,题材也大都取之现实生活和劳动人民。
 

  这一时期他已不再使用“凤体字”,改用行楷,题句使用白话文。画面基调、人物表情及色彩朗朗向上。线条平和爽利,造型趋向精整严谨,笔触简率,已然不见勾线的技巧,风格苍劲浑厚,刚健高古。在晚年甚至达到了脱略形迹、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
 




吕凤子 《老王肖像》 中国画 人物 47cm×39.8cm 1949年后

上一篇:法国发行最新完整版十二生肖和鸡.. 下一篇:“美国当代杰出艺术家绘画交流展..
分享到QQ空间
相关文章
 
  已有(0)条评论
 
 
账号: 密码: (注册 | 登录)  验证码:
 
最新文章 热门点击
图片新闻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中心 | 合作伙伴| 收藏本站

大众文化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版权属于大众文化网所有。用户仅可为个人的非商业使用,下载或打印网页上的内容摘要

未经大众文化网书面许可,严禁以摘编或任何类似方式转载网站内容。合作:dzwenhua@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