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商会频道: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山西| 辽宁|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非遗传承
林甸县挖掘、放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5-05-12 08:49:12   编辑;admin  
昔日,河床之上的白土,耕土层中少有的黑窑土,细腻的黄土,而今正被林甸人挖掘、放大,变成一项文化产业,富裕村民,叫响林甸。 白土,从河床中被“请”出 白土泡子,这道遗留多年的河床,而今再次被当地艺人发掘。据说,整个泡子底下都是..
     昔日,河床之上的白土,耕土层中少有的黑窑土,细腻的黄土,而今正被林甸人挖掘、放大,变成一项文化产业,富裕村民,叫响林甸。
 
      白土,从河床中被“请”出
 
      白土泡子,这道遗留多年的河床,而今再次被当地艺人发掘。据说,整个泡子底下都是白土。
 
      白土泡子,位于三合乡南岗村西南,面积176万平方米,水深1.4米,四周芦苇丛生。
 
      说起当地的白土,林甸县文广体局副局长黄向阳讲起了满族人的风俗。
 
      许多年前,满族人在三合乡一带聚集生活,当地百姓不叫他们满族人,称他们为“此地人”。这些人以捕鱼为生,每年到开江时节,人们都会发现河床上会渗出一些白土,用手一摸,非常细腻。细心的渔民试着把白土抹在船上,发现不易擦掉。
 
      渐渐地,一传十,十传百,白土能涂抹的事传开了。喜欢干净的满族人,便把白土抹在墙上,当作涂料。这种白土,刷到墙上呈青白色,墙体干了后,整个墙的颜色是一种白蓝白蓝的青白色,而且不沾灰、不染衣,光滑细腻。时间久了,人们都喜欢用这种白土刷墙和灶坑门。
 
      每年端午节那天,妇女们扯上家里大大小小的孩子,到白土泡子一筐一筐地往回挖白土。回家后,把白土在案板上使劲摔打,摔打成半块砖那么宽、那么厚的白土坯子,四四方方,留着冬天家里刷墙用,有的人家还把白土作为礼物送给远方的亲戚。
 
      满族人的做法,影响了当地的汉人。那些年,家家户户都有一个专用的白土盒子,里边常年装着天然白土,烧完火,做完饭,随手拿起刷子,往灶坑门儿轻轻一刷,再把屋里地上清扫干净。
 
      后来,村里的一些能工巧匠用白土捏成泥人、动物,晾干后发现其既结实又光滑。再后来,人们用白土做成供盆、供罐,在祭祀时专用。
 
      由于这种天然白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年年挖,年年采,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一个大大的白土坑,年头多了,白土坑就成白土泡子了。
 
      日子,在默默地流淌。2013年底,国家倡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是,林甸县文化馆馆长办公桌上,便多了一份关于三合乡白土情况的调查报告。
 
      “现在,白土已经被拿到学院陶艺研究所,研究白土的配方和工艺流程,不久就能拿出方案。到时候,白土就会从河床中挖出,经过艺人的手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黄向阳对白土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黑土,在窑变中“走”出来
 
      100年前的宏伟乡,有一户赵姓的老工匠,利用当地的黑粘土,烧制出瓦盆瓦罐,“瓦盆窑”便由此得名。
 
      这种黑粘土,与普通的耕土有什么不同?又是怎样被发现的?
 
      据当地一位老人讲,当年居民发现方圆2平方公里的土质和其他地方的耕土在颜色和质地上完全不同,这种黑土更加细腻。
 
      出于好奇,一位姓赵的制砖工匠,把土放在砖窑里烧,发现烧出的砖质地比普通砖材质好,颜色呈红黑色。赵师傅是个爱琢磨的人,他寻思能不能用这儿的土烧一个瓦盆。没想到,烧出来的瓦盆果真耐用、结实。后来,赵师傅又捏出一个泥壶,放在窑里烧制。结果,泥壶质地细腻,手感光滑,坚硬度也非常好。此后,赵师傅便一发不可收拾,烧出了一批泥盆、泥罐和泥壶。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赵家的工匠由小伙子变成了古稀老人。此时,赵家第二代传人继承了烧盆烧罐的手艺,后来建了一个土窑,专门烧制瓦盆,取名“瓦盆窑”,仍由赵家人带队指导生产。这期间,赵家人用木炭火烧,烧窑的时间增加了一倍,颜色变成红黑色以后,再用鹅卵石打磨,发出油亮的黑色。那时,烧制出的烟笸箩、工艺罐、工艺瓶等,至今还被当地人收藏。
 
      如今,赵家的第二代传人赵金生还健在,已经80多岁的他,40年前就把手艺传给了儿子赵长贵。
 
      多年从事陶土工艺研究的黄向阳对记者说:“目前黑土应用还是老工艺,我们正将其精细化,让黑土不但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同白土、黄土结合,制成一种另类的工艺品,成为新型陶艺,这在全国也算开了先河。”
 
      “这种工艺什么时候面世?”记者问。
 
      “预计今年上半年就能有成果。”黄向阳兴奋地说。
 
      黄土,在艺人手中“华丽”转身
 
      花园镇,有40多年烧制花盆的历史。
 
      黄土,并非稀罕之物。那么,花园镇的黄土与别的黄土有什么不同?
 
      经过研究考证,花园镇的土属于黄粘土,土质细腻,适合做陶土工艺。40年前,当地人就开始用黄土做花盆等日用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楼美化绿化需求逐年增加,花盆的使用量也开始增多,但市场所售的花盆基本都是外进。
 
      如何实现自产自销,解决百姓生活所需呢?
 
      林甸县文化馆馆长武海军告诉记者,首先,他们将粘土工艺在县城推开,让百姓受益,然后向外辐射,形成产业,带动农民致富。他们计划在花园镇办一家陶泥日用品厂,利用脚下特殊的资源,加上林甸的艺术文化,把黄土加工成为艺术品。
 
      让艺术形成产业,既带动农民提高了文化素质,又增加了收入,可谓一举多得。届时,县里将通过文博会、洽谈会等形式,把瓦盆、瓦罐这些工艺品向外推介,叫响林甸。
 
      黄向阳告诉记者,现在全县正在走“文旅”结合的路子,推进“文化林甸”建设。把现有的秽秣文化、民俗文化,淋漓尽致地用在陶土工艺上。与此同时,还在白土、黑土工艺品上倾注本土历史文化内涵,展示林甸风土人情,突出林甸特色、满族风情和关东风情。借助旅游黄金期,将生产出的工艺品,放在各大旅游景点、地方特色产品商店,让来此观光、度假的人们,带走的不仅是陶土工艺品,更能了解林甸的文化和历史。
 
      思路有了,如何让林甸的手艺人在陶土文化中华丽转身?黄向阳说,县委、县政府和县文化主管部门深刻意识到,要想实现陶土文化的华丽转身,必须将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美学相结合,构建一套具有本土特色的设计体系。因此,自2014年以来,由县文化馆牵头,这个县先后聘请了柳惠忠、蔡玉珠等10余位本土艺术家参与研究设计,为陶土文化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上一篇: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彰显责任与使.. 下一篇:为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每年投..
分享到QQ空间
相关文章
 
  已有(0)条评论
 
 
账号: 密码: (注册 | 登录)  验证码:
 
最新文章 热门点击
图片新闻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中心 | 合作伙伴| 收藏本站

大众文化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版权属于大众文化网所有。用户仅可为个人的非商业使用,下载或打印网页上的内容摘要

未经大众文化网书面许可,严禁以摘编或任何类似方式转载网站内容。合作:dzwenhua@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