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商会频道: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山西| 辽宁|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非遗传承
古老的村寨,旷古的奇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5-05-12 10:01:49   编辑;admin  
巍巍武陵,神奇梵净。乌江、锦江犹如两条生命之脉环绕着黔东大地,孕育着汉、土家、苗、侗、仡佬、羌等四百多万各族儿女,千百年来,他们勤劳勇敢、相互融合,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丰富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 江口云舍土家族村寨、松桃苗王城村寨、石阡楼上..
      巍巍武陵,神奇梵净。乌江、锦江犹如两条生命之脉环绕着黔东大地,孕育着汉、土家、苗、侗、仡佬、羌等四百多万各族儿女,千百年来,他们勤劳勇敢、相互融合,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丰富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
 
      江口云舍土家族村寨、松桃苗王城村寨、石阡楼上古寨和尧上仡佬族村寨、瓦窑苗族花鼓舞村寨、思南郝家湾土家族石头村寨等民俗文化村寨都有着各自的特色;万山汞矿遗址、石阡万寿宫古建筑群、铜仁东山古建筑群、松桃寨英古建筑群、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思南思塘镇古建筑群等历史文物古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江傩戏傩技、思南土家花灯、玉屏箫笛生产艺术、石阡毛龙和木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俗文化村寨
 
      独具特色
 
      梵净山下,太平河畔,坐落一宛若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村落,这便是江口县云舍村,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土家族民风习俗。
 
      4月20日,记者走进“中国土家第一村”的云舍,这里依山傍水,美境如画,传说是仙人居住过的地方。“寨大似天庭,环行似迷宫”,至今还保留着中国土家族古寨的经典式样。诸多明清古建民舍、祠堂依山傍水,高低错落;沿着幽深的巷道,走在蜿蜒起伏、崎岖而狭窄的青石板道路上,犹如走进那已久远的岁月。
 
      在这里,云舍土家族仍然保留着自身民族古朴、典雅的风情习俗和传统的农耕农作、土家织锦、手编工艺等。“云舍造纸,蔡伦为师”,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至今还完好地保留着唐代流传的水排、作坊和土法制作工艺。
 
      “冲傩”、“还愿”体现祖先崇拜的“祭祀土王”,神秘原始的“祭风神”,对万事万物皆有神灵的信仰,热闹风趣的“打闹”,欢乐祥和的“建房礼词”,亦歌亦泣的“哭嫁”、“闹丧”跳起丧舞,唱起闹丧歌,送亲人至“天堂”。源于原始巫术,驱除鬼疫的傩堂戏,伴随着生产劳动所产生的“打闹歌”、“上梁歌”、“土歌”、“盘歌”等,无不显示出云舍土家人的古风习俗对生产、生活和文艺现象的强烈渗透。
 
      而位于松桃正大乡境内的苗王城,拥有600多年的历史,是西南地区苗族留存至今唯一一座保存得较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建筑为一体的古苗寨。苗王城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文化史书,一座逝去的古战场。在风雨桥上你会随处听到男男女女情不自禁唱起的情歌、木叶歌、敬酒歌等,神秘莫测的绝技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钢针穿喉、仙人合竹、秤杆提米等更是会穿透你的神经,让你不自觉地想要去读懂这本厚重的历史书。
 
      苗王城分东城和西城。原有城墙2000余米,顶宽四尺,底宽六尺,高九尺,有4个城门,城内有11条巷道,巷道内有11道寨门。有关专家考察后,一致认为:此城设计“既能攻,又能守,也能退”,是一个具有相当军事构筑工事水平的古王城,是中国“南方长城”独具的风格,是民风民俗保存得比较完整,体现得比较充分的苗乡建筑工艺品,是全国为数不多、保护得较好的古王城之一。
 
      历史文物古迹
 
      浓郁厚重
 
      4月22日,当记者来到万山国家矿山公园,置身于5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时,被这座承载着现代与历史、人文与自然、文化与工业的交汇与传承的矿山公园的魅力所折服、所震撼。
 
      在这里可以品味别开生面的矿山地质奇观,观赏千百年间留下的采矿遗迹,解读神秘朱砂的来龙去脉,领略矿山历史的沧桑巨变,感受矿区工人的艰辛生活……穿行在山洞里,一股略带潮湿的夹杂矿石味的凉风扑面而来,让人顿感神清气爽。从矿硐深处涌出的气流飘荡其间,似烟非烟、似雾非雾,为山硐抹上了一层神秘、虚幻的色彩。硐内的矿柱奇形怪态,撑掌着硐顶。硐壁和穹顶坚硬而冰凉,布满水滴,不断跌落,小如珠、中如豆,大如注。大大小小的坑道,扑朔迷离,通向四面八方。
 
      万山国家矿山公园以万山城区的汞矿遗迹为核心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一期建设重点项目包括汞都博物馆、苏联专家楼景区和黑硐子、仙人洞古代采矿遗址及冷风洞、大坪坑、冲脚地质生态恢复示范点等景点,通过深挖内涵、突出文化、追求奇特,把文化背景、工业元素、生态环境整治和矿业遗迹特色再现于世人面前,使其成为地质科普旅游的经典景区,展现出“中国汞都”的独特魅力。
 
      采汞矿道属黑硐子遗址最为古老,据传,这里是从秦汉始万山最先开采朱砂的地方。黑硐子遗址在一坑东面的悬崖绝壁间,从远处看,硐口像一团巨大的蜂窝百孔千疮;硐内有蜿蜒曲屈的巷道27条与其他采场相连,其中10余条主巷道绵延数百米;硐内坑道有的地方多达5层,高度达数百米,还有古代矿工遗留的石梯、刻槽、标记、矿柱等遗迹。黑硐子采矿遗址历史厚重、景观独特,在全国都具有唯一性,是研究古代经济、科技史不可多得的遗迹,意义非凡。
 
      最美的矿洞当属仙人洞。仙人洞因仙女石而得名,它置身万山城区东北面的悬崖绝壁,这里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古代采矿遗址。从黑硐子的山坳上,沿右边一蜿蜒小道走上300余米,一块婀娜多姿的岩石矗立一悬崖边,那就是仙女石。相传仙女石本为当地一名绝色农家女子,因家穷常来仙人洞拣砂,一道士觊觎其美貌心生邪念图谋不轨,女子准备跳崖一死了之,上天把她化成一尊岩石。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丰富多彩
 
      傩文化是铜仁古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历史文化现象,虽历数千年而不衰,自有其特殊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在云舍村,傩戏传承人——寨老杨胜祥给我们展示了这一戏剧的魅力。
 
      贵州是我国傩戏最多、品种保留较齐全的省份,而铜仁又是贵州省的傩戏之乡。傩,起源于远古的驱鬼逐疫仪式,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现象。傩戏,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铜仁目前全区尚有480多个班子(每个班子十人左右)广泛活动在民间,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傩戏。傩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傩祭鬼逐疫。祭中有戏,戏中有祭,通过傩祭酬神驱鬼,通过戏娱人娱神。傩的活动除了正祭之外,还有上刀梯、过天桥、下火池、开红山、下油锅、踩红铧、衔耙齿、翻茅、悬斗、栽牛角、钉鸡、筛子装水、吞钉子、吃碗等特殊祭仪绝技。2006年5月20日,傩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石阡县,记者欣赏到了铜仁另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阡木偶戏。
 
      特制的围布舞台上,四周立着四根竹竿,蓝色围布绕四周下半段及后台上部,前台上半段形成舞台台口,台中上部挂以蓝布一幅,为“档子”。表演中,艺人左手执木偶头上棒,以拇指食指通过接线,控制五官以及做回顾、弯腰、转身等动作。喜怒哀乐,皆能随心所欲。右手则执装木偶两手的木杆,以配合头部操纵其四肢动作,刀枪剑戟,翻滚扑打,腾云驾雾,表现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石阡木偶戏,俗称“木脑壳戏”,又称“矮台戏”,其历史可追溯到汉魏,是宋元时期杖头傀儡在贵州民间的唯一遗存。大约在200年以前,自湖南辰溪传入,至今已传7代,均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2006年石阡木偶戏获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阡木偶戏的剧目大多取材于历史演义,演出时有“高腔戏”、“评弹戏”之分,经典剧目有《二进宫》、《长板坡》、《过五关》、《梨花招亲》、《薛仁贵征东》等百余个剧目,极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上一篇:黄选平: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一篇:让非遗体验成为崭新的文化休闲方式
分享到QQ空间
相关文章
 
  已有(0)条评论
 
 
账号: 密码: (注册 | 登录)  验证码:
 
最新文章 热门点击
图片新闻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中心 | 合作伙伴| 收藏本站

大众文化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版权属于大众文化网所有。用户仅可为个人的非商业使用,下载或打印网页上的内容摘要

未经大众文化网书面许可,严禁以摘编或任何类似方式转载网站内容。合作:dzwenhua@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