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商会频道: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山西| 辽宁|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要闻
范迪安:修养、明志、创造
2015-09-19 10:31:11   作者;大众文化网  
  几天前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气魄宏大、举世瞩目。我深深感到,我们国家的历史就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想与奋斗中写就的。   同学们可知道,在当年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就有中央美术学院许多..


 

  几天前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气魄宏大、举世瞩目。我深深感到,我们国家的历史就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想与奋斗中写就的。
  同学们可知道,在当年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就有中央美术学院许多前辈先贤艺术家们的身影。那时候的他们都十分年轻,年龄或许与你们相仿,但是他们走向前线、深入敌后,用画笔和刻刀为抗敌的武器,用艺术丹青鼓舞人民的斗志,为民族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力量,在这次庆典中,我们院有12位健在的老艺术家获得了中央颁发的纪念勋章。由此上溯我们学院,从它的前身开始一路走来,就浓缩了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的发展历史,一代代美院人薪火相传,肩负着历史的使命,高扬着文化的理想,为中国美术的时代发展书写了光辉的篇章,他们的身影就是学院历史中闪耀的勋章。
  同学们走进美院,走进的是一片深厚的传统沃土,一块充满创造的艺术热土。一方面,同学们是受教育的对象,学院老师们教书育人的责任和无私授业的风范,将把同学们带入艺术知识的殿堂和艺术创造的境界。另一方面,同学们更应该是学校的主人,是一个个鲜活的、自为的主体,这就要求全体同学在思想层面上树立起坚定的主体意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大家对中央美院的优秀传统和今天的办学理念清楚了吗?对学校提供的各种学习条件,对老师们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的真正价值明白了吗?对中央美术学院事业发展与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关系深入思考了吗?恐怕这些都是摆在同学面前的问题,也是同学们在新的学习生涯中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用自己的实践解决的课题。因此,学习的进步,人才的成长,成果的创造,都需要发挥好老师的“教”与同学们“学”这两个主体的作用,特别这两个主体的相互激发、相互增长、互为动力,使我们学校的学术传统得以真正的延续。
  同学们步入校园,就步入了新的艺术人生。尽管大家所学的专业各不相同,原有的基础也不尽一致,但是,在新的学习生涯中,我希望大家着重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是“修养”。作为真正的美院人,应该首先具备一种精神气质和学术品质,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特别是今后艺术的发展做更加纯粹的思考。从事艺术重要的是要谋求高远的境界,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要不断地脱俗,才能稳住学府的精神,才能拥有学府的气质。全面的修养包括整体的知识,审美的趣味,明朗的心态,团结协作的精神等等方面。我由衷地希望同学们把修养当作一门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必修课,使自己在全面的修养中不断成长。
  第二是“明志”。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需要通过学习来掌握,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的方向。同学们进入学校后,会逐步地了解学校的历史,更会了解中国美术在今天的发展中面临怎样的发展任务。因此,我们每一个创造的个体都要融汇进时代的发展态势中。因此,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地立志、明志的过程。
  第三是“创造”。艺术的根本意义在于创造,“创造”这个词在西方的传统中最初的意思是“生出”,指的是神创造了万物。到了文艺复兴时代,这个词用来形容人的创造。从“神的创造”到“人的创造”,表明了西方文化的自觉。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汉代,“创造”这个词就被用于形容万物的创生,形容人与自然、与世界的关系,创造意味着形成新的生命和生机,更是形成新的思想。我们要思考创造的深刻内涵,思考在自己的青春年华里如何进入创造的境界。大学既是“青春快乐期”,也是“青春困惑期”,困惑往往就与创造相伴随。我由衷地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怀有创造的意识,怀有探索、求新的意识,这样才能真正既超越也书写学院新的历史篇章。
上一篇:“京口风流——清代京江绘画特展.. 下一篇:从书画展—戏看陈履生
分享到QQ空间
相关文章
 
  已有(0)条评论
 
 
账号: 密码: (注册 | 登录)  验证码:
 
最新文章 热门点击
图片新闻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中心 | 合作伙伴| 收藏本站

大众文化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版权属于大众文化网所有。用户仅可为个人的非商业使用,下载或打印网页上的内容摘要

未经大众文化网书面许可,严禁以摘编或任何类似方式转载网站内容。合作:dzwenhua@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