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商会频道: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山西| 辽宁|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艺术教育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关于主题创作发展微言
2015-09-06 08:56:26   作者;大众人物  
 关于主题性创作   古往今来的美术创作都有主题,哪怕是山水、风景或花鸟、静物之类。画家面对不同主题,从最初的构思立意到最终的意境与表现,都是在围绕主题表现方面而发挥自己的专长。根据帝王和社会政治需要,画家受命画一些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作品,成..


 

 关于主题性创作

  古往今来的美术创作都有主题,哪怕是山水、风景或花鸟、静物之类。画家面对不同主题,从最初的构思立意到最终的意境与表现,都是在围绕主题表现方面而发挥自己的专长。根据帝王和社会政治需要,画家受命画一些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作品,成教化,助人伦,中国最晚自汉代就蔚为壮观。因此,当代的主题创作应该重视。

  问题是“主题先行”

  直到抗战时期,许多年轻的画家自觉地投入到为战争和为政党服务的艺术工作之中,在题材选择方面的倾向性以社会化为主流,削弱了个体的习惯和偏好,因此,艺术的社会特征明显,所带来的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般审美意义上的主题,而是为社会而艺术的政治性的、社会化的主题,从而演化为20世纪中期之后的“主题先行”。

  式微中如何发展

  过于强调主题的政治的社会的价值与意义,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千篇一律的审美背离。所以,“主题性创作”或“主题创作”也就成了一个名词,约定俗成,左右了新中国以来的主流美术创作与全国美展,产生了很多代表那个时代的作品。面对21世纪,主题性创作的新传统在式微中维持性发展,如何能产生得以流传后世的作品。

  多元与应景

  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多元的特征,包括社会的主体和主流,都有多样化的选择。即使是主题性创作也存在多样的方式,那么,就难以像过去依据主题而判断作品。但主流中的价值取向对于所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的关注,成为应景则难以根除。因为掌控全局的基本上是当年从事主题性创作的那一代人。而人们已经熟视无睹。

  多元与杂处

  基于不同的立场以及生活的依靠,艺术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创作题材,包括创作的方式方法。即使对于政治化、社会性的主题,在表现上也已经大相径庭。这是当代画坛上杂处的状态,鸡有鸡路,鸭有鸭路,是不同的群。从表面上看,彼此是互不相干,走进展厅,也看不到实际存在的多元的现状,或老一套,或新一套。

  历史如何看杂处

  主题创作中的老一套与新一套,不是一口锅里的馒头,确实难以搁到一块儿。相同题材,一方面是高大雄伟,气势磅礴;一方面是大头娃娃,气象萎靡。一方面是竭力歌颂,一方面是肆意调侃。一方面是走官方的展览,一方面是走民间的市场,难以碰到一起。然而,几十年之后的美术史家如何看,一定是搁在一口锅里看。

  向沈嘉蔚致敬

  沈嘉蔚是主题性创作方面的老战士,像为伟大祖国站岗的战士。他一以贯之,不为任何思潮所左右。身处澳洲还创作了让人肃然起敬的《兄弟阋于墙》,30米的画布上有422位抗战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他像一位超级的中共党史专家,广泛收集资料和悉心研究各种问题。他在革命历史主题创作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已经是凤毛麟角。
上一篇:吴冠南大写意花鸟画研究中心的教.. 下一篇:孙伯翔:畅谈学书感悟
分享到QQ空间
相关文章
 
  已有(0)条评论
 
 
账号: 密码: (注册 | 登录)  验证码:
 
最新文章 热门点击
图片新闻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中心 | 合作伙伴| 收藏本站

大众文化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版权属于大众文化网所有。用户仅可为个人的非商业使用,下载或打印网页上的内容摘要

未经大众文化网书面许可,严禁以摘编或任何类似方式转载网站内容。合作:dzwenhua@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