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商会频道: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山西| 辽宁|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台湾|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人文
回归传统文化的修行苦旅——论尹默中国画探索之路
2015-05-12 15:19:22   编辑;admin  
尹默照片   当代的中国画家被西学教育所影响,彻底改变了中国画学的核心价值观与观照自然的方法,这使得写意花鸟画日益式微,而在10月29日的“苍劲风华——尹默中国画作品展”上,近百幅传统中国山水、花鸟画,向人们展示了一位74岁的老艺..

尹默照片

  当代的中国画家被西学教育所影响,彻底改变了中国画学的核心价值观与观照自然的方法,这使得写意花鸟画日益式微,而在10月29日的“苍劲风华——尹默中国画作品展”上,近百幅传统中国山水、花鸟画,向人们展示了一位74岁的老艺术家,对中国画学传统孜孜不倦地追求、继承和融会。

  谷岩间的兰花,迎风飞舞,寄意深远;庭院里的翠竹,雨中漫步,淡泊自然;梅枝上的喜鹊,喳喳鸣叫,欢快愉悦;独步深山,顽石缝隙间,青松傲岸挺拔,透露出勃勃生机……在尹默的作品里,无论是春花秋实,还是鱼潜鸟翔,都生动活泼充满着生命力,这正是尹默所追求的中国画传统精神,即在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与自然观的关照中表现出物我一体不可分割的静态美,以凝重、浑穆、典雅形成特有的审美理想。中国当代书法家、美术史论家孙克认为,“尹默的花鸟画无疑是遵循着‘借古以开今’的道路,即以学习吸取和继承传统文人画的意境和技法语言,消化吸收并结合现代造型意识构成法则,达到有所创新和突破。”

  然而取得这样的成绩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尹默六十岁以后的有感而发,用他自己的话说,“走了几十年的弯路”。

《梅兰竹菊四条屏》 60cm×247cm

  尹默,1941年出生,原名尹德年。五六十年代,曾先后于天津河北美术学院和河北艺术师范学院国画系获得李鹤筹、刘凌沧、溥佐、刘君礼和孙其峰等京津名家耆宿的指授,从而得以研习和承传中国画学。

  取画名为“默”,是因为尹默认为“默”是一种沉默的心情,默默的耕耘,不大声喧哗而甘于寂寞的人生,并由此展开了一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修行苦旅。

  这场旅途中,尹默无疑是勤奋刻苦的,这为他打下了良好的艺术基础,也为他积累了太多的艺术积淀和人生感悟,这些感悟一经发酵像火山一样孕育着巨大的光和热,并通过他的绘画作品爆发出来。

  “感情出技巧,笔墨技巧是随着感情出来的,就好像作文章,连字都不认识,你怎么写文章,你要再提高,就得对各个领域都有所了解,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才能作出好的文章。作画也是如此,技巧是基础,感情是提高。”尹默由此创作了大量作品,并先后出版了《尹默现代水墨画集》、《尹默画集》、《扇面偶存》等著作。这期间,尹默的创作不拘风格,笔墨运用更多地是靠情感的调动,其中不乏佳作,但他心中一直存在疑惑。

  对于中国美学研究而言,上世纪80年代,西方的学术资源成为中国美学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参照系和知识性根基,美学研究领域的“西方化”倾向十分明显。正如《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所说,“西学已彻底改变了中国画学的核心价值观与观照自然的方法。”

  尹默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1999年以前,我也办过几次大的画展,有了一些成绩和效果,得到一些安慰,但是我在创作过程中感觉太累,绘画应该是件轻松的事,不应该是紧张的”,这让尹默感到困惑,“中国画的内涵是什么,我画的是不是中国画?”

  尹默不断探索,“我把自己认为好的,或者自己没有干过的事情,都把它融过来试一试,看它能不能为我服务”。甚至尝试将西方的绘画技法带入中国画中,如将丙烯颜料和墨汁调起来画,或使用油画笔等等,但结果都不令他满意,也不可避免的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每次一看一幅好作品就会忍不住想,这幅画是怎么画的,“本身爱好这个,放弃是一阵的心情,不是真放弃,那是一种泄愤的感觉”,尹默说。

《残荷听雨声》 97cm×180cm

  正所谓“天道酬勤”,四十岁以后,尹默三次求学京城大家,不断将自己绘画的困惑加以梳理解答,终于在年近六十时找到答案。

  1999年,尹默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画名家班进修,当时的尹默已年近六十,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比老师陈绶祥的年龄还要大。寒冬季节的北京街头,尹默骑着自行车,奔赴距离住地十几公里外的学习班,每天往返时间就得近两个小时。学习班内容涵盖文化的各方面,包括文学、戏剧、民俗、舞蹈,甚至易经也有所涉及,这次学习让尹墨确定,“漂亮形式不及从头搞好笔墨基本建设”,“绘画不是光画画,更重要的是加强文化修养,没有文化的铺垫,技术再好,也成了不气候”。

  进修回去以后,尹默琢磨还是得回归中国画传统,他开始有意识地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梳理自己的创作思路,“我要给世人呈现一个什么样的面貌”?

  由于中国画传统是以线条为造型手段,以书法为骨法,以诗的境界为灵魂,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尹默开始勤练书法、篆刻,他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中国画流传下来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素质、文化传统”。多年的实践和锤炼,终于成就他清健而娴熟老到的画风。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评价尹默的作品,“运笔用墨在精微中不失狂放,线条讲究质量和力度,注意曲折、刚柔变化,浓淡用墨与色彩配合,两者相得益彰”。

  七十余载的风风雨雨,汇聚了尹默的创作源泉、人生在世的处世哲学,加深了尹默的绘画内涵,尹默逐渐向“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创作境界迸发。

上一篇: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结束第一期抢救.. 下一篇:王春辰:策展也是一种创新实验
分享到QQ空间
相关文章
 
  已有(0)条评论
 
 
账号: 密码: (注册 | 登录)  验证码:
 
最新文章 热门点击
图片新闻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中心 | 合作伙伴| 收藏本站

大众文化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版权属于大众文化网所有。用户仅可为个人的非商业使用,下载或打印网页上的内容摘要

未经大众文化网书面许可,严禁以摘编或任何类似方式转载网站内容。合作:dzwenhua@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文化网